小老鼠怎麼叫?深入探索牠們的聲音世界與溝通奧秘

夜深人靜時,您是否也曾被家中牆壁後方傳來的細微聲響嚇一跳呢?那種忽高忽低、斷斷續續的「吱吱」聲,或是輕微的「窸窸窣窣」聲,是不是讓您心頭一顫,不禁懷疑:「哎呀,難道是小老鼠來訪了嗎?那小老鼠怎麼叫,牠們發出的這些聲音又代表什麼意思呢?」

答案其實比您想像的要豐富且複雜得多!當我們談到「小老鼠怎麼叫」時,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,不外乎是那種高頻、刺耳的「吱吱」聲,或是牠們在牆壁裡鑽來鑽去、磨蹭東西的「窸窸窣窣」聲。的確,這些都是老鼠會發出的聲音,也是我們人類最容易察覺的動靜。然而,您可能不知道的是,這些僅僅是牠們聲音世界的「冰山一角」!

實際上,老鼠主要的溝通方式,是透過一種我們人類聽不見的「超音波叫聲」(Ultrasonic Vocalizations, USVs)來進行的。這些高頻的叫聲遠超出了人類的聽力範圍,這也是為什麼牠們經常能在我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,在我們的家中「大聲」地進行著複雜的社會互動與溝通。所以,如果您偶爾聽到「吱吱」聲,那很可能是牠們發出了某種較為強烈或特殊的訊號;而更多的日常交流,則是在無聲無息中進行著,這是不是讓您對牠們的世界感到更加好奇了呢?

老鼠的聲音世界:不僅僅是「吱吱叫」

老鼠的聲音系統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精巧。牠們利用多種聲音來表達情緒、傳遞信息,並維繫社群關係。這些聲音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:我們可聽見的聲音,以及絕大多數時候我們聽不見的超音波叫聲。

我們能聽見的聲音:日常的「吱吱」與「窸窣」

這些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老鼠聲音,也最容易引起我們的警覺。

「吱吱」聲(Squeaks):

這種高頻、尖銳的叫聲是老鼠最廣為人知的聲響。您可能會疑惑,這種聲音通常在什麼情況下會發出呢?根據我的觀察與經驗,牠們發出「吱吱」聲通常是為了表達:

警報與恐懼: 當老鼠感到威脅、被捕食者追趕,或者突然受到驚嚇時,牠們會發出急促的「吱吱」聲,目的是為了警告同伴或試圖嚇退威脅。這種聲音常常伴隨著快速的逃竄。

痛苦或受傷: 如果老鼠被困住、受傷,或是處於極度不適的情況,牠們也會發出痛苦的「吱吱」聲。這種聲音通常聽起來更為淒厲。

爭奪與打鬥: 在同類之間為了爭奪地盤、食物或配偶而發生衝突時,老鼠也會發出「吱吱」聲,這通常是一種警告或示威的信號,伴隨著身體的衝撞或追逐。

幼鼠的求助: 小老鼠如果與母親分離、感到寒冷或飢餓,也會發出高頻的「吱吱」聲,以吸引母親的注意和照護。這種聲音往往比成年老鼠的叫聲更為微弱和尖細。

「窸窸窣窣」聲(Rustling/Scratching):

這類聲音並非老鼠的「叫聲」,而是牠們在環境中移動、探索、覓食或築巢時產生的物理聲響。這是我個人判斷家中是否有老鼠出沒的一個重要線索:

移動與奔跑: 當老鼠在牆壁內、天花板、地板夾層或家具後方快速移動時,牠們的爪子與身體摩擦物體表面,就會產生這種輕微的沙沙聲或摩擦聲。尤其在夜深人靜時,這種聲音會顯得格外清晰。

啃咬與磨牙: 老鼠的門牙會不停生長,牠們必須透過啃咬硬物來磨牙,否則牙齒會過長影響進食。因此,您可能會聽到牠們啃咬木材、電線、塑膠管道甚至水泥的聲音,聽起來像是輕微的「嗑嗑」聲或刮擦聲。

築巢: 當老鼠收集材料(如紙張、布料、植物纖維等)來築巢時,也會發出細微的撕扯、拖拽或堆積聲。

隱藏的秘密:超音波叫聲(USVs)的奧秘

哇!這才是老鼠聲音世界的真正精華所在,也是牠們溝通的主流方式!超音波叫聲,顧名思義,是指頻率高於人類聽覺上限(約20 kHz)的聲音。對於老鼠來說,這些USVs的頻率範圍非常廣,從20 kHz到100 kHz甚至更高,而人類的聽力通常只能感知到20 kHz以下的聲音,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對老鼠的「竊竊私語」一無所知。

我的觀點: 我認為,正是這種超音波溝通能力,讓老鼠在自然界中佔據了一席之地。牠們可以在不被大多數捕食者(包括人類)察覺的情況下,進行複雜的社交互動、求偶和警告,這簡直是一種天然的「隱形通訊」系統,真的是太神奇了!

超音波叫聲的頻率與特性

科學家透過專門的超音波麥克風和分析軟體,才得以揭開USVs的神秘面紗。他們發現,不同頻率和模式的USVs代表著不同的訊息:

低頻USVs(約20-50 kHz): 這類聲音通常與負面情緒或不適有關,例如幼鼠在感到寒冷、飢餓或與母親分離時發出的「悲傷」叫聲。成年老鼠在壓力、恐懼或被捕食者追趕時也可能發出這類聲音。

高頻USVs(約50-100 kHz): 這類聲音則通常與正面情緒或吸引力有關。例如,雄性老鼠在求偶時會發出複雜的、類似「唱歌」般的高頻USVs,以吸引雌性。牠們在社交互動、探索新環境或玩耍時,也可能發出這些高頻聲音,這表示牠們處於相對放鬆或興奮的狀態。

USVs在老鼠社交中的角色

超音波叫聲在老鼠的日常生活和生存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其重要性遠超我們想像。牠們用USVs來做什麼呢?

求偶與繁殖: 這是USVs最被廣泛研究的功能之一。雄性老鼠會發出多樣且複雜的高頻USVs來「唱歌」吸引雌性,這些「情歌」的複雜程度甚至能影響雌性的選擇。

親子溝通: 幼鼠在遇到危險、失溫或飢餓時,會發出高頻的USVs來向母鼠求助。母鼠則能精準地定位這些叫聲,並迅速作出反應,提供照護。這對於幼鼠的生存至關重要。

社會識別與建立關係: 老鼠透過USVs來識別同伴、區分群體成員,甚至建立社會等級。不同的個體可能會有其獨特的聲紋,幫助牠們在群體中進行辨識。

領地標記與警告: 在面對入侵者或同類競爭時,老鼠可能會發出特定的USVs來宣示主權或警告對方。

危險警報: 當老鼠偵測到捕食者的存在或環境中存在威脅時,牠們可能會發出USVs來向其他同伴發出警報,促使整個群體迅速躲藏。

情緒表達: USVs也能反映老鼠的情緒狀態,例如快樂、興奮、焦慮或恐懼。科學家甚至可以透過分析USVs的頻率、持續時間和模式,來推斷老鼠的心理狀態。

由此可見,老鼠的聲音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且充滿智慧!牠們不僅僅是發出簡單的「吱吱」聲,更在我們聽不見的頻譜中,進行著複雜而精密的社會交流。

為什麼老鼠要發出這些聲音?溝通的深層目的

了解了老鼠會發出哪些聲音,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,為什麼這些小傢伙要這麼費力地「發聲」呢?牠們的溝通目的,其實與地球上許多社會性動物的行為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維繫社會連結: 老鼠是社會性動物,牠們需要透過聲音來維持群體內的凝聚力,識別彼此,並建立合作或競爭關係。想像一下,就像我們人類需要聊天、通電話來維繫親友關係一樣,老鼠也需要牠們獨特的「語言」。

繁殖與求偶: 這點在超音波叫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。雄性老鼠發出的「情歌」是吸引雌性、展示自身健康狀況和基因優勢的重要方式。沒有這些聲音,牠們的繁殖效率會大打折扣,甚至無法繁衍後代。

傳遞危險訊號: 無論是可聽見的「吱吱」聲,還是超音波警報,目的都是為了在面對捕食者或其他威脅時,迅速地警告同伴,讓牠們有足夠的時間躲避危險。這是一種集體生存的策略。

表達情緒狀態: 聲音是表達內心感受的直接方式。當老鼠感到痛苦、焦慮、興奮或快樂時,牠們會發出相應的聲音,這有助於同伴了解牠們的狀態,並作出適當的回應。

資源競爭與地盤防禦: 在老鼠數量較多、資源有限的環境中,聲音可以用作警告和威脅,避免不必要的肢體衝突,或者在衝突發生時作為威懾對方的方式。

引導與定位: 幼鼠的超音波求助聲能幫助母鼠定位牠們,確保牠們在黑暗的巢穴中也能被找到並獲得照護。

簡單來說,老鼠發出聲音的目的,都是為了生存與繁衍,透過聲音交流,牠們能更有效地適應環境,並在複雜的社會結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老鼠發聲的生理機制:牠們是怎麼辦到的?

聽到這裡,您是不是也好奇,這些小不點究竟是怎麼發出如此多樣又複雜的聲音呢?這背後其實有著精巧的生理構造。

老鼠與人類一樣,主要透過喉部(Larynx)和聲帶(Vocal Cords)來發出聲音。當空氣從肺部通過聲帶時,聲帶振動便產生聲音。然而,老鼠能夠發出超音波叫聲,則有其獨特之處:

聲帶的特殊結構: 老鼠的聲帶比人類的聲帶更小、更緊繃,且振動頻率極高。這使得牠們能夠產生超出人類聽力範圍的高頻聲波。

氣流控制的精準度: 為了產生如此高頻且多變的超音波,老鼠需要對氣流有極其精準的控制。這不僅涉及呼吸系統,也與牠們的腦部控制能力有關。

共鳴腔的協同作用: 老鼠的呼吸道和口腔結構也能起到共鳴作用,進一步塑造聲音的頻率和音量。

研究顯示,老鼠發出超音波叫聲的機制非常複雜,涉及肺部、氣管、喉部和口腔的協同作用。有科學家甚至提出,老鼠可能透過喉部微小的肌肉收縮來快速調節聲帶張力,從而產生快速變化的超音波序列,這就像是牠們的「聲樂家」技能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!

如何辨識家中是否出現老鼠的聲音?

了解了老鼠的叫聲類型和目的後,接下來,就是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了。如果您懷疑家中有不速之客,如何透過聲音來判斷是不是老鼠呢?

根據我處理居家害蟲的經驗,判斷老鼠聲音有幾個關鍵點:

時間點: 老鼠是夜行性動物,因此牠們的活動和聲音通常發生在夜間,尤其是在您就寢後的深夜或清晨。如果您白天聽到明顯的「吱吱」或「窸窣」聲,則可能是情況比較嚴重,或者牠們感到極度受困。

聲音性質:

吱吱聲: 通常是短促而尖銳的,重複性高。如果是多隻老鼠,聲音可能顯得雜亂。

窸窸窣窣聲: 輕微、連續的沙沙聲,聽起來像是小東西在爬動、摩擦或拖拽。這種聲音通常在牆壁內、天花板、地板下方或櫥櫃後面最為明顯。

啃咬聲: 規律的、輕微的「嗑嗑」或「刮擦」聲,可能是牠們在磨牙或啃食木頭、電線、水管等。這是一種非常具破壞性的聲音,需特別留意。

聲音來源與路徑:

仔細聽聲音是從哪裡傳來的。老鼠通常會沿著管道、電線、牆壁夾層或家具後方移動。您可能會聽到聲音從一個房間移動到另一個房間,或者從天花板「掉」到牆壁裡。

我的經驗分享: 我曾經有客戶抱怨,每次在廚房準備晚餐時,總會聽到櫥櫃深處傳來奇怪的「刮擦」聲。起初以為是冰箱在運作,但後來聲響越來越頻繁,而且伴隨著細微的「吱吱」聲。經過仔細檢查,才發現在櫥櫃與牆壁的接縫處有一個小洞,老鼠就是從那裡進出,並在櫥櫃裡「安家落戶」了。所以,聽到聲音時,第一步就是判斷來源,通常這能給您很大的線索!

聲音的輕重: 小老鼠(如家鼠)的聲音通常會比大老鼠(如溝鼠、屋頂鼠)的聲音更輕微、更尖細。如果聽到明顯的「砰砰」聲或沉重的拖動聲,那可能就是體型更大的老鼠了。

當然,單純靠聲音判斷可能會有些困難,因為其他生物(如壁虎、昆蟲甚至水管流動)也可能發出類似的聲音。因此,最準確的判斷方式還是結合其他跡象,例如:

排泄物: 老鼠的黑色、米粒大小的糞便。

啃咬痕跡: 家具、電線、包裝袋上的齧齒痕跡。

鼠道: 牆角、地板或家具後面被磨亮的油污痕跡。

尿液氣味: 特有的阿摩尼亞(氨)味。

聽到老鼠聲音怎麼辦?應對策略與專業建議

一旦確認家中有老鼠的聲音,就代表牠們已經安頓下來,這時候可不能坐視不理,否則牠們的數量會迅速增長,對您的居家環境造成更大的困擾和潛在的危害。以下是一些實用且專業的應對策略:

我的建議是,循序漸進地處理這個問題,從源頭阻斷,到清除現有鼠患,再到預防未來入侵。

立即進行環境檢查與清潔:

切斷食物來源: 將所有食物密封在密閉容器中,不要將食物暴露在外。廚餘必須當日清運,垃圾桶加蓋。

清理雜物: 清理家中的雜物堆,特別是櫥櫃、儲藏室、閣樓和地下室,減少老鼠藏匿和築巢的空間。

擦拭清潔: 定期清潔地板和檯面,清除食物殘渣和油脂,不給老鼠留下任何「誘惑」。

尋找並封堵潛在入口:

這是治本之道!老鼠可以擠過非常小的縫隙(約鉛筆直徑大小,約0.6公分)。仔細檢查以下地方:

門窗縫隙: 安裝門底密封條和紗窗。

牆壁裂縫: 用鋼絲絨(Steel Wool)或水泥、填縫劑封堵,因為老鼠不喜歡啃咬鋼絲絨。

水電管線孔洞: 檢查水槽下、洗衣機旁、熱水器周圍的管道入口,用專用填充物堵塞。

屋頂與地基: 檢查屋頂瓦片、通風口和地基周圍是否有損壞或裂縫。

排水管與下水道: 確保有防鼠網或U型彎管。

重要提示: 一定要徹底檢查,因為只要有一處小洞,老鼠就能輕鬆進出。

設置捕鼠工具:

當您已經斷絕了牠們的食物來源並封堵了入口後,接下來就是清除已經在家中的老鼠了。市面上有幾種選擇:

黏鼠板: 成本較低,使用方便。放置在老鼠經常出沒的路線上(如牆邊、櫥櫃後方)。優點是能捕捉多隻老鼠,缺點是可能需要處理活著的老鼠,有些人會覺得不忍。

捕鼠籠: 活捉老鼠,可以選擇野外放生(但請確認當地法規是否允許,並將牠們帶離住家足夠遠的距離,避免牠們跑回來)。使用花生醬、巧克力或起司等作為誘餌效果不錯。

捕鼠夾: 快速有效,但處理起來可能比較血腥,且需注意兒童和寵物安全。

電子驅鼠器: 市面上常見的超音波驅鼠器,效果評價不一。我的經驗是,初期可能有些效果,但老鼠很快會適應,且超音波穿透力差,有障礙物就會衰減。不建議單獨作為主要滅鼠手段。

鼠餌: 含有毒性的鼠餌,能有效殺死老鼠。但務必放在兒童和寵物接觸不到的地方,並注意老鼠死後可能藏匿在難以發現的地方,導致屍臭。我個人不建議自行使用毒餌,交給專業人士處理更安全。

我的建議: 如果老鼠數量不多,可以先從黏鼠板或捕鼠籠開始嘗試。放置時戴上手套,避免留下人類氣味。

考慮尋求專業除鼠公司協助:

如果您已經嘗試了以上方法但問題依然存在,或者老鼠問題非常嚴重(聲音很大、數量多、出現時間頻繁),那麼強烈建議您尋求專業的除鼠公司協助。

專業除鼠公司通常具備:

專業評估: 牠們能更精準地判斷鼠患的種類、嚴重程度和入侵路徑。

安全用藥: 牠們會使用更安全、高效的滅鼠藥劑和方法,並能有效處理死鼠問題。

長期方案: 提供的不僅僅是清除,還有後續的防堵和預防措施建議。

省時省力: 避免您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卻得不到理想效果。

處理老鼠問題需要耐心和毅力。從清理環境、封堵入口到設置陷阱,每一步都至關重要。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您擺脫這些不受歡迎的小訪客!

關於老鼠聲音的常見疑問解答

Q1:為什麼我聽不到所有的老鼠聲音?

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,答案主要歸結於生物學上的「聽力範圍」差異。就像前面提到的,老鼠發出的許多聲音屬於「超音波叫聲」(USVs),其頻率遠高於人類聽力的上限。

人類的聽力通常在20赫茲(Hz)到20,000赫茲(或20千赫茲 kHz)之間。而老鼠的超音波叫聲,其頻率可以達到20千赫茲以上,甚至高達100千赫茲或更高。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您會發現老鼠在屋子裡「大聲」交流,而您卻渾然不覺。牠們的這些高頻聲音在自然界中具有很大的優勢,能夠避開許多捕食者的聽覺,例如貓和狗雖然聽力比人類廣,但也不一定能完全感知到老鼠所有頻率的USVs。

因此,當您偶爾聽到老鼠的「吱吱」聲時,這通常是牠們發出的較低頻、較強烈的聲響,可能代表著警報、恐懼、痛苦或強烈的社交互動。而牠們大部分的日常溝通,則是在一個「無聲」的頻率中進行的。這就是為什麼您不能聽到所有老鼠聲音的科學原因。

Q2:小老鼠的叫聲和大老鼠有什麼不同?

小老鼠(幼鼠)和大老鼠(成年鼠)的叫聲確實存在明顯差異,這主要體現在頻率、音量和所表達的訊息上。

幼鼠,特別是剛出生的小老鼠,牠們的超音波叫聲頻率會更高、更尖細。這些高頻USVs對於幼鼠的生存至關重要,因為牠們主要用來向母鼠發出求救信號,例如當牠們感到寒冷、飢餓、與母鼠分離或受到驚嚇時。這些超音波能引導母鼠迅速定位並照顧牠們。成年老鼠雖然也會發出超音波,但其頻率範圍更廣,且會根據不同的社交情境(如求偶、警告、探索)發出不同頻率和模式的USVs。

至於我們能聽到的聲音,幼鼠的「吱吱」聲通常會比成年老鼠更微弱、更尖銳,音量也較小。成年老鼠的「吱吱」聲則可能更大聲、更粗獷,尤其是在打鬥、示威或發出警報時,聲音會顯得更為強勁和刺耳。此外,成年老鼠還會發出更多的物理聲響,比如啃咬聲、跑動聲,因為牠們體型較大,活動範圍和力量也更大。

Q3:老鼠在吃東西時也會發出聲音嗎?

是的,老鼠在吃東西時,通常會發出一些聲音,但這些聲音通常不是牠們「聲帶」發出的叫聲,而是牠們進食行為本身產生的物理聲響。

最常見的就是「啃咬聲」。由於老鼠的門牙會不斷生長,牠們必須不停地啃咬硬物來磨牙。所以當牠們啃食您的家具、電線、水管、牆壁或食物包裝時,您會聽到清晰的「嗑嗑」聲、刮擦聲或咀嚼聲。這種聲音的頻率和響度取決於牠們啃咬的材質以及牠們的體型。

此外,當老鼠在食物堆或垃圾桶中翻找時,牠們的身體和爪子與周圍物體摩擦,也會產生「窸窸窣窣」的聲響,類似於輕微的沙沙聲或拖拽聲。這些聲音雖然不是聲帶發出的叫聲,但卻是判斷家中是否有老鼠出沒的重要聽覺線索之一,而且往往比牠們的「吱吱」聲更常被人類聽到。

Q4:老鼠的叫聲代表牠們很危險嗎?

單純就「叫聲」本身而言,老鼠的叫聲並不會直接對人類造成危險。牠們的叫聲只是其生物學上溝通或表達的方式。

然而,老鼠「叫聲」的存在,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警訊,代表您的家中可能存在老鼠。而老鼠的存在,確實會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和財產風險:

傳播疾病: 老鼠是多種疾病的傳播者,包括漢他病毒、沙門氏菌、鼠疫、鉤端螺旋體病等。牠們透過糞便、尿液、唾液或身體上的寄生蟲(如跳蚤、蜱蟲)來傳播病原體。

污染食物和環境: 老鼠會在食物儲藏區、料理檯面和餐具上爬行、排泄,造成食物和環境的污染。

破壞財產: 老鼠為了磨牙或築巢,會啃咬電線(可能引發火災)、水管(可能導致漏水)、木質結構、家具、牆壁和衣物等,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。

心理壓力: 老鼠的存在及其發出的聲音,會給居住者帶來心理上的不安、焦慮和失眠。

所以,當您聽到老鼠的叫聲時,它並非直接的危險信號,而是提醒您家中可能已經有老鼠入侵,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控制和清除牠們,以避免潛在的健康和財產風險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老鼠的叫聲可以被視為一種「危險預警」。

Q5:如何區分老鼠、壁虎或昆蟲的聲音?

這是許多人都會遇到的困擾,因為在夜深人靜時,任何細微的聲響都可能被放大,且難以辨別來源。以下是一些區分老鼠、壁虎和昆蟲聲音的技巧:

老鼠的聲音:

「吱吱」聲: 較為尖銳,有時帶有急促感,通常是為了表達警報、恐懼、痛苦或爭鬥。音量較大且穿透力強。

「窸窸窣窣」聲: 這是牠們移動時摩擦物體或穿過狹小空間的聲音,聽起來像是輕微的沙沙聲,通常是連續的、有規律的爬行聲。

啃咬聲: 特有的「嗑嗑」聲或刮擦聲,規律且具有破壞性,特別是在木頭、電線或塑膠上。

活動模式: 老鼠通常是夜行性,聲音多發生在深夜。牠們的體重較重,移動聲會比昆蟲明顯。聲音可能在牆壁內、天花板或家具深處傳出,並可能移動位置。

壁虎的聲音:

「呱呱」或「咯咯」聲: 壁虎最典型的聲音是一種短促、重複的「呱」或「咯」聲,有些品種會發出類似「唧唧」或「嘿嘿」的叫聲,像是在對話。這種聲音通常是為了求偶或劃定地盤,聽起來更像是鳥類或青蛙的鳴叫,與老鼠的「吱吱」聲有明顯區別。

移動聲: 壁虎的體型較小,移動非常輕盈,幾乎不會發出明顯的「窸窸窣窣」聲,即使有,也極其微弱,遠不及老鼠。

活動模式: 壁虎也常在夜間活動,但牠們通常出現在牆壁、天花板或窗戶玻璃上。

昆蟲的聲音:

蚊子、蒼蠅: 飛行時的嗡嗡聲,單調且連續。

蟑螂、甲蟲: 爬行時可能會發出非常輕微的「沙沙」聲,但由於體型較小,音量通常遠不及老鼠。若是在紙箱或塑膠袋裡爬行,聲音會稍微明顯一些。

蟋蟀: 特有的「唧唧」鳴叫聲,有節奏感,通常是為了求偶或劃定地盤,聲音較為響亮,但與老鼠的「吱吱」聲截然不同。

白蟻、蠹蟲: 在木頭中啃食時可能會發出極為細微的「沙沙」或「喀喀」聲,需要非常安靜才能聽到,且通常聲源固定。

活動模式: 昆蟲的聲音通常較小、較輕,且移動聲不明顯。

判斷小訣竅: 如果您聽到的是持續的、較大的「啃咬」或「摩擦」聲,尤其是在牆壁內部或家具深處,且伴隨有時出現的尖銳「吱吱」聲,那麼老鼠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。如果聲音是類似昆蟲的鳴叫或極其輕微的爬動聲,且沒有其他齧齒動物的跡象(如糞便、啃咬痕跡),則可能是其他小生物。當您實在無法判斷時,尋求專業的除蟲公司進行現場評估,往往是最準確且有效的方法。

上一篇: 在Microsoft Excel中锁定和解锁公式的5种方法
下一篇: 苹果手机如何免费上facebook

相关推荐

电脑模拟炒股软件排行榜
企业微信怎么退出企业?企业微信退出企业详细步骤
找客源帮手
在qq上如何进入qq游戏大厅 进入QQ游戏大厅的方法
星露谷海参(星露谷海参有什么用)
在Microsoft Excel中锁定和解锁公式的5种方法